范特西篮球(我们剖析了250名球员)

admin 895 2022-09-27 17:35:03

在NBA的2021-22赛季开始前,作为范特西玩家的我们又开始准备了一年一度的报告,你可以把这看作是一份对上赛季整体数据的总结分析,也可以当作是对接下来即将开始的范特西选秀的攻略,还可以把这看作是我们对这项游戏整理的一些思考和洞察(如果这能算作洞察的话)。

当然,废话不多说,请各位先看下列图表。

范特西是为好中锋定做的游戏

这是BBM上赛季结合球员数据和出勤率给出的所有球员排名,而我们像过去几年一样,利用排名和数据总结了各档次球员生产数据的具体情况。

但和以往不同的是,我们在第一档之中再细分了1-20和21-50的两个档次,而不是过去的1-50。目的是为更好地体现所谓“首轮球员”的价值,以及在“首轮球员建队”的共识下,用其锚定其他档次球员的水平是更合适的选择。

从这个图表中可以看到,当球员的档次下降,数据最先出现松动情况的是这三项——命中率、前场篮板、篮板。

根据这三项数据进行联想,不难看出这一般是属于内线的产出项。

而统计前20球员的位置分布,也可以得到这样的比例——中锋、锋线(PF、SF、SG)、控卫的比例是10:6:4。

也就是说,我们在以往的报告中得到这条结论依然有效——符合时代意志的优秀全能中锋仍然是玩家的首选。

约基奇上赛季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FBA第一人,无疑是全能中锋重要性的最有力证据:他在BBM的价值分数为2.52,而排第二的利拉德才1.78。

我们总是在说要尽可能地选好中锋,但我们为什么要选好中锋呢?

你可以会说,这是因为中锋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,除了得分抢篮板防守还能传球和投三分。

但这只解释了其中的一部分原因。

好中锋出挑的游戏结果,反映的是实则游戏的核心机制——尤其是在11项的设定下,多出的前场篮板球这一项数据就直接把中锋的权重拉满。

因为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只有中锋能做,其他人做不到的数据,特别是在全民三分和策应中锋辈出的年代,三分和助攻的稀缺性不断被削弱,更显得中锋数据的特殊性。

随着篮球位置的发展,11项的数据设定,其实无形中把范特西变成了为中锋量身定做的游戏。

范特西玩家常常会说,如果这个游戏只能选一个人,那么马里昂绝对是首选,但游戏演化到今天,似乎约基奇才是那个必选之人。

而全民三分和小球化(或者侧翼化)的当下,数据价值受到损失最大的无疑是跟这两种现象紧密相关的三分+抢断,图表中数据的变化也能够揭示这一点:

当球员顺位降到101-150左右,你可以看到除了三分和抢断,其余数据都已经只剩第一档球员的五到六成,但是抢断仍维持在89.8%的水平,三分甚至无差别。

这就可以理解为——不论你怎么选,抢断和三分都不会落下太多,因为总有人会给你带来这两项数据。

三分和抢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,这项结论仍然有效,而且程度更胜以往。

命中率的欺骗性

今年的报告我们把命中率加入其中,也是和以往不同的地方,这除了揭示中锋数据的重要性外,还带来了另一项思考。

普遍我们都认为,假设一名球员的命中率越高,那么他对命中率的帮助就越大,但事实上好像不是这样:

比如,命中率67.5%的戈贝尔,命中率分值是1.62。按理说,命中率61.1%的锡安-威廉森分值应该比他低。

但事实上,锡安的命中率分值高达2.3,也是全联盟命中率分值最高的球员。

为什么会达成这样的结果?原因很简单,因为以他们的高命中率,每次出手大概率都产出正向数据,所以当考量命中率时,我们还应该加入出手数的坐标系。

而锡安的出手比戈贝尔多一个量级,自然就能得到比戈贝尔更多的分值。

尽管我们最后比的命中率还是看百分比的大小,出手的多寡不计入其中,但实则出手数深刻影响着其中最后的结果。

当然,你可以说我挑选那些不到篮下不出手的球员,精准计算所选球员的出手数,保证命中率的稳定,不行吗?但事实上这份精确并不能帮你降低风险。

我们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事情,构成命中率分子和分母的是进球数和出手数,而在同等的命中率下,分母数量的多少则会造成完全不同的结果。

比如都是62.5%的命中率,但如果一个球员是8投5中,另一个是16投10中,那么他们接下来投丢一次投篮所造成的命中率的变动是不同的:

前者9投5中的命中率会降低到55.5%,后者17投10中的命中率则会降低到58.8%。

也就是说,从确定性的角度来看,少出手并不一定能帮你保住命中率,因为你无法控制现实比赛的发展,球员出手与否不由你决定,所谓的“少出手”也只是一种模糊的精确而已。一旦某些球员按计划外多出手了几次,那对于你对命中率的控制则是毁灭性的打击。

所以,在这种不可知的状态下,通过多出手且高命中率来把分母和分子都按相同的频率做大,反而是更有效的保护命中率的手段。

而从这个分析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果——顶级得分手是非常有价值的。一方面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得分数据,另一方面他们能通过自己高超的篮球水平,把影响命中率的分子和分母同步做大。

比如上述提到的锡安-威廉森和戈贝尔,虽然前者命中率61.1%,后者的命中率67.5%,但前者出手数是后者的两倍,也就是说锡安做大分母的速度是戈贝尔的两倍,同时还保持着相近的分子增长的速度,所以锡安获得了更多的分子——更多的进球数。

而当我们把重心放在构建球队上时,必然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球员,而球员类型和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整体出手数的倍增,在保证其他数据产出的同时还严格控制出手数是很难做到的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更多的进球数对于命中率绝对是一种保护。

所以,我们确实应该挑选那些命中率高的球员,但更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出手多且命中率还高的球员。

按上赛季的数据:锡安和字母是首选,然后就是像卡佩拉、戈贝尔、霍尔姆斯这些吃饼王,而外线最准的两个球员很有趣:一个是杜兰特,另一个小波特。

出勤率魔法

我们在评判一个球员价值高低的时候,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看数据,根据我们的日常习惯,某个球员场均拿到XX分XX篮板XX助攻……就是很多玩家的参考系了。

但场均数据存在一个盲点,它无法体现一名球员的出勤率。

而这项游戏对出勤率的要求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,毕竟这是一个通过积累数据取胜的游戏。

因为我们对观察“场均数据”的路径依赖,往往会忽视出勤率的重要性,而游戏的机制又让出勤率变得重要,这样一来这里就出现了显而易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错误定价机会。

看以下一组数据你就能明白这个机会出现在哪里:

观察20-21赛季球员赛季最终排名和选秀排名的情况,并对其中的球员分成三组:第一组是排名提升10-30位,第二组是提升30-50位,第三组是提升超过50位。

然后在其中添加一个筛选条件:出场次数是否大于60场。

然后就能看到排名提升和出勤率有明显的相关性:排名提升多的球员里,往往有许多也是出勤率高的球员。

具体如下图:

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,因为最终的球员排名锚定的是数据总产量,出勤率越高自然就会有优势,但尽管如此,很多人对此还是将信将疑。

当然,如果大家都相信这一点,那么就不存在错误定价的情况,也就没有淘宝机会了。

你也很难在靠后的顺位捡到:坎特(18)、诺尔(46)、贾莱特-阿伦(33)、祖巴茨(45)、珀尔特尔(38)、罗齐尔(39),像这样带来可观收益的球员。

追涨比抄底重要

请各位思考一个问题:如果某个球员赛季初表现糟糕,那么他这个赛季结束时能回到原有水平的几率有多大呢?

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分析,选出上赛季选秀排名前100的球员,然后再挑出那些在赛季开打一个月之后,实际顺位低于选秀排名的球员,这样的球员一共有62个。

然后,观察他们赛季结束时的排名,是否达到选秀时的水平。最后,就只有12名球员能够做到。

即便我们把条件放宽一点,允许增加5个顺位的波动,那也只有15名球员。

也就是说,如果你在上赛季开打后一个月,抄底这62名球员的任意一名,然后拿住,在赛季结算时,这些球员成功价值回归的概率只有4分之1。

我想,随着这几年股票基金市场的普及,抄底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,按正常的逻辑来说,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,一件东西按照原价打折卖给我们,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。

当然,首先你要判断清楚这个东西打折卖给你,是不是坏了或者旧了,提防其中是不是有诈。

放到我们观察球员的层面上讲,无非就是要判断这个球员的能力、身体状况、战术角色有没有产生变化。

不过,有时候存在这样一种情况:比如我们认为某个球员的基本面没有本质的变化,表现差对于他来说只是暂时的,他迟早会把自己的身价打回去,而你的判断又是准确的,也在最低点的时候买入进行抄底。但最后到赛季结算时,这个球员还是表现糟糕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
道理很简单,因为我们在进行所谓的抄底时往往忽视了时间维度的问题。

我们在讲抄底和价值回归的关系时往往会提到一点:我知道这个东西有多少价值,也知道它总有一天会回到应有的身价,但什么时候到达?不清楚。

而在范特西游戏的机制里,明确了以下规则:到赛季结算的那一刻,你就必须交出你的成绩单。

这个规则透露出两个隐含的关键要素:第一个是时间,第二个我们放在后面再谈。

由于有明确的结算时间,普遍来说是20周,这就表示时间成本并不低,而抄底然后把增长任务交由时间被动进行的方式,只有在时间成本较低的机制下才会有可观的效果。

所以,这导致你需要手动地嗅探获益机会,提前滚雪球,这也意味着进行抄底的动作之前,还要带上一个附加条件——你能确定这名球员可以在游戏时间结束前回归原有的价值吗?

实际上,这个附加条件还太过宽松,因为这是个滚数据雪球的胜负机制,要是在最后一刻才开始滚雪球就太晚了。也就是说,价值回归的时点还要再往前移。

或者说,你抄底的时点要往后移——这需要的就不是模糊的精确,而是抄在谷底反弹前的精确,或者说买在上升周期起点的精确。

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说过:新秀普遍不值得选,二年级新秀却值得选。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如果把时间拉长来到球员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,选新秀这个动作大概率都是抄底。

但是,一个NBA球员的平均生涯长度有4.5年,那他在新秀赛季就爆发的概率有多少呢?

而二年级新秀,经过新秀年的适应,经过教练组的审视和考察,经过阵容的洗牌,往往才会开始获得更多的出场时间,而出场时间和数据产出恰恰是正相关的关系。

所以,在球员二年级时买入,往往比新秀年有更大几率买在球员的上升周期。

把这套逻辑应用到单赛季的操作中,简而言之就是追涨。

再让我们做个简单的分析:还是挑选选秀顺位前100的球员,但这次挑选开打一个月后实际顺位高于选秀顺位的球员,然后观察他们赛季结束的排名,结果是37人之中有22人能够在赛季结束时保持这份增长。

这份对比似乎也在表明,在这套游戏机制里,追涨比抄底更有性价比。

思考游戏的本质

前面说,这个游戏机制隐含了两个关键要素:一个是时间,另一个则是计分牌。

游戏的胜负关系是玩家之间得分孰高孰低,意味着这是一个竞争性游戏,你不仅要盯着自己的计分牌,还要盯着对手的计分牌。

而分数从哪里来?从球员的产出上来。

球员用什么产出?用上场时间进行产出。

而一个赛季总体的比赛时间又是恒定的,只有每个球员分到的时间是变量,这就表明这不仅是一场竞争性游戏,还是一场资源有限的掠夺游戏(也是上述追涨的逻辑基础)。

如果别人拿到更多的资源,你手里的牌必然就变少了。

所以,有限游戏的机制导致你不得不与对手博弈,因为在游戏结算时获得更多分数的人才是赢家。

这里又可以延伸出一个问题,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分数?

当每个玩家的阵容名单长度都相同,也就表示单位产出更高的玩家更占优势,也就是拥有更强球员的玩家更占优。

但是,即便有球员过去的表现作为参考系,未来的发展永远是一片迷雾:伤病、战术角色、状态、疫情……都会影响球员产出数据的能力。

任何一次选择都不是确定的,即便是上赛季公认的完美球员约基奇,你也不知道下赛季的他会怎么样。

既然未来无法预测,那么我们要做的是什么?无非是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——反过来说,就是寻找未来的确定性。

所以,我们完全可以把选秀构建球队的过程,看作是一个逐渐建立球队确定性的过程。

哪些球员有明确的、短期内不会被改变的竞争优势?比如库里、利拉德这一类的球队老大就有着非常高的确定性,能够尽可能地确保数据的产出量。

假设你选秀时每次选择都按照这个逻辑去实施,如果不出现严重的偏差,那么我认为最后的结果不会差。

不过,前面已经提到这是一个不仅要关注自己计分牌的游戏,也要把所有玩家的计分牌放在一起比较的游戏。

如果对手都被不确定性打击,而你受到确定性的保护,那你当然是赢家;但如果,大家都被确定性保护,那谁会是赢家呢?

在这样的情况下,无疑是能够创造超额收益的人大概率会是赢家。

说到底,选秀,无非是一个怎样构建投资组合,然后等它获利的过程。

而获利无非就是概率(风险)和赔率(收益)的结合。但这里要注意,风险的高低和收益多少其实不具备相关性,两者是独立的。换句话说,你需要单独观察这两项指标的好与坏,然后把手里的资源投入到最优选择上。

选秀过程中,每个人拥有的选择权都是相当的,但每个选择权之间有价值高低的区别,而且选择权之间的价值比较并不是线性的,顺位越高的选择权价值越高,越往后的选择权之间区别其实就不那么大了。

打个比方:可能前20的选择权的价值是1,而20-40这一档的要少一半;但如果80-100的价值是1,100-120的可能是0.8。

在这种顺位越高、成本越高,而且很难通过后续操作弥补的情况下,在高顺位选择高概率和高赔率的球员是势在必行的,毕竟整个联盟兼具两项属性的球员凤毛麟角,你需要做的是尽早把这些人收进口袋里。

选到中间,可能只剩高概率但低赔率的球员,再到后面可能就只剩低概率和低赔率的球员了。

如果纵向对比,实现球队所有位置都是高概率+高赔率的球员难度非常之高,甚至说是不可能。

但是,从横向的角度对比,每个档次都有属于这个档次的优质资产。

而说到底,你要做的就是找出来每个档次拥有高概率+高赔率的球员,并且把手里的资源投入进去,这就是最理想的情况,也是这个游戏最本质的获胜方法。

比如首轮的Top5,最后几轮的Sleeper。

当然,最后的情况可能并不会如计划设想的那般顺利,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上赛季的情况来举个例子:

哈登、安东尼-戴维斯、东契奇、库里、字母哥、唐斯、约基奇、利拉德、特雷-杨,这是上赛季全球玩家通过总结经验分析数据,用脚投票选出来的,20-21赛季选秀顺位居于前10的,全联盟稀少的高概率且高赔率的球员。

但最后的结果是,这其中只有库里、利拉德、约基奇3人达到所谓高赔率+高概率的标准而已。(注意:因为平均选秀顺位的统计只有9项,而我们最后总结排名数据是11项,势必会存在误差,但不影响整体的逻辑)

话虽如此,但在当时的处境下,选100次可能有99次还是同样的结果,最后你还是会在高顺位拿哈登、安东尼-戴维斯、唐斯、字母哥、东契奇……

因为比起其他人,从各个方面看,这些人概率和赔率的确定性始终是最高的,而即便如此,上赛季他们还是全军覆没。

毕竟,说到底这最终是一个运气游戏,不论我们怎么降低不确定性,这一点风险都无法消除。尤其是在疫情增加了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,运气的影响更甚以往。

不过,这不代表我们可以不操作,放任自流,把计分牌全部交由运气决定——你想啊,如果大家都处于不确定性的环境下,而你能在选秀时做到相应的高概率和高赔率,通过交易实现低价格,那不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了吗?

一言以蔽之,在这个游戏胜出的方法,无非就是在保底的基础上(选好球员构建阵容),在运气到来时抓住它(追涨),在确保概率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赔率。

当然,以上的只是我个人向各位分享的一些思考,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。

而且,尽管我说了这么多,但上述的逻辑一定是对的吗?不尽然。即便是对的,就一定有用吗?也不尽然。每个人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,借鉴和学习前人的思路,再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,而不是单纯生搬硬套。

所以,各位尽情地以赛代练吧,准备用饱满的热情迎接新赛季。毕竟,享受FBA的魅力和乐趣,才是更重要的事情,对吧?

上一篇:李红爽(连锁运营高手各怀绝学)
下一篇:皇马巴萨世纪大战(世纪大战前瞻全新巴萨战皇马胜算几何)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